高校科幻协会联合活动与会刊杂谈

高校科幻协会联合活动与会刊杂谈
高校科幻协会联合活动与会刊杂谈

曾经我有这样一个“荒谬的想法”,即“将全国高校科幻协会联合起来,集中力量做大事”。但没有想到的是,虽然我的确从客观层面上做到了这点,即“全国大学科幻社团都联系上了”,现存社团有88家,这是一年多以来沉淀出来的结果,但其实社长们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多校科幻协会的负责人都待在一个群里,那么就一些事件的看法而言,有的协会表示支持,那自然就会有些会表示反对,这是很自然的现象。“高校幻协负责人联盟群”本身是一个很散乱的聊天群,它只是偶尔在科幻世界杂志社发福利时才运行一下,包括向各科幻协会赠送书籍时填写相关地址,也是杂志社编辑发送表格,由社长自发填写进去。社长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义务可言,他只需要在换届时把新社长拉到群里,在发福利时填写邮寄地址,坐等收货就可以了。

之前有位前辈说的很对,协会容易因为换届的问题失联,但是科幻世界杂志社不会,所以杂志社只需要一年搞凝聚一次力量就足够了,不管成不成立联盟,能够帮助和支持到协会就可以了。

我一直认为协会与多校协会联盟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就是聚会,而不是传承问题,这是一种客观事实,得顺应时代潮流。就算学校不允许兴趣类社团成立,但你照样可以和校内的同好做聚会,同好越来越多,那么就可以继续传下去,万一忽然有一年,领导松口给成立了呢?不松口,毕业就带走也没什么问题,关键是你是不是真的在这里收获了一些东西。过去有多少章程,会徽,初创成员等等信息都准备好了,学校批了两年没批下来这样的问题,所以对学校的政策不能报以什么乐观态度,但是聚会是可以先聚起来的。

科幻协会注销就一定是问题吗?科幻协会成立就一定是好事情吗?科幻协会的问题本质是仍然有没有凝聚力,有没有聚会。科幻协会规模小一定是问题吗?科幻协会规模大就一定是好事吗?经常对比来对比去,把大型社团放在口头上比较一定是好风气吗?私以为应当着眼于现实,着眼于现在的社团情况,而不是满足于入群即是会员的所谓庞大会员数量。不管规模大小,只要搞得开心就行。

假设我不介入其中,那么各社团大概率还是会保持原有样貌,该失联的失联,该失传的失传,时不时会有野生活跃幻迷出现,两年以后就会因为工作问题“退休”。

我是从2021年5月8日开始做科幻协会考证的,那时我对国内大学科幻社团的认识是模糊的,感觉和大家都隔了一层雾。所以我想破开这一层雾,把大家都联系起来,然后了解大家的情况。

现在把大家都联系起来了,也了解了大家的一些情况,制作了一个活跃度的表。但同时也意识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记录历史的过程中,有没有干扰历史的发展进程,有没有给各个科幻社团带来一些困扰。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过去全国性大学的联合活动除征文活动以外,发起方和参与方几乎都不会超过十家社团。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和记录者,我觉得首要是记录协会的主要活动,即会刊和多校联合活动的举办情况(这也是我明年在高校科幻社团层面唯一会关注的事情)。至于协会具体的内部活动情况,这是社长需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并不是我们需要记录的,今年做这样的记录只是因为想就一些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写一篇可能有一定参考性的文章出来。

为什么历史上全国性的高校科幻协会活动除征文外就几乎没有其他的活动了?这可能有几个原因。第一点就是社长们的意见不合,很难达成一致;第二点是学校层面的,学校不允许社团在多校层面活动;第三点是活动无非就这么几样,没有什么新鲜感,大家都想不出来能做些什么,可能弄个线上读书会或论坛讨论就结束了。

不知道我这些天来的“问候”有没有打搅到各位社长的日常生活,如果有,还是要向你们说一声抱歉,也说一声感谢。我今年一共发出了四份问卷调查,第一份是2022年1月的“大学科幻社团社员调研”,这个主要是通过社员的角度来了解他们对社团的看法,他们在问卷中体现的核心观点我此前已经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出了一篇推文。

第二份问卷调查是2022年10月的“2022年科幻协会新社长问卷调研”,主要是了解新社长接任后的一些情况和感受,核心目的是查看协会的传承情况和下一步活动计划,办活动的难易程度等等。这些内容到时候会在一篇文章里体现,即“2022年高校科幻协会调研报告”,等到有时间我会继续修改它。

第三个调研是2022年9月的“中国高校科幻选修课程调研”,这个是我个人的疏忽,在付老师那里才了解到此前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了,所以这个调研自然也就作废了,不过他其实本身也没有收到太多的反馈。

第四个调研是2022年12月的“中国高校科幻协会新年联欢会”可行性调查表,就是在西南大学科幻协会跨年内部活动上增加一些可能性,并不是说让科幻协会搞文艺活动,这不现实也不合理。这样的跨年活动本质上是为了让大家在放松过程中提升凝聚力,不是为了产出什么成果,也不是为了太多功利性的事情。何况这只是一种可能性的征集,并不一定会举办,目前我收到了这样五条消息。

1. 武汉高校科幻联盟的刊物展示
2. 北京邮电大学科幻协会的科幻电影名场面竞猜活动
3. 湖南农业大学科幻俱乐部科幻部的单口相声《测字》
4. 成都理工大学奇点科普科幻协会的口琴演奏(科幻音乐)
5. 南华大学极星科幻协会分享科幻阅读经验

但是数量上还没有超过8个,所以不一定能成。https://www.wjx.cn/vm/Y45hLNA.aspx# 如果有兴趣可以点击这条链接填写。必须要说,过去历史上举办文艺类活动的科幻协会,大多都在几年后迅速注销或者转为动漫类社团,可以说是亡社的前奏,但如果这样的活动并不是专门去排练,只是为了给社员提供一个临时放松和展示自己的机会,那么他未来在协会活动的参与上,会不会更加上心?等到下一年换届时会不会就有人可换?这是我在思考的问题。

2022年6月,我曾到湖南师范大学科幻动漫协会的社团群做调研,社团的管理层成员告诉我,这里曾经有一个科幻迷,一直试图在社团内宣传科幻文化,但是最后被他们赶走了,他们似乎对科幻特别敌视。当时我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曾明确提出过一个观点,就是科幻只是动漫的一种类型,应该归类于动漫下,带有非常明显的主观色彩。而隔壁的湖南农业大学科幻俱乐部起码还有个科幻部,社团还做了一些保留。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敌视呢?

从社团名称上看,社团在完成向动漫的转换之后,依然保留科幻之名,原因比大家想象中的要简单,因为社团联合会不允许社团轻易改名,很有可能会把社团的活动室给收回去,为了这个利益关系,只好继续保留下去了。

如果要入手,首先要搞明白动漫人是怎么看待科幻的,或许会认为科幻是一种类型,而动漫这个媒介可以包容很多类型。但科幻社团一般是叫科幻(文学鉴赏)社,而动漫类社团肯定不会去深入看科幻文学作品,从我个人的感受上说,可能是两个社团自身性质不同所造成的。我想搞点浅的,你却一直给我宣传深的,我自然要排斥你。

这些天和日本大学科幻社团做交流也是深有感触。比如在国外其他大学科幻社团宣传中国大学科幻协会联盟的频道,可能最多只能发一次,如果发多了就会让他们反感(因为这个地方毕竟是他们社团成员为主的地方),依然是喧宾夺主的道理;同样的,日本的武藏大学科幻协会和湖南师范大学科幻动漫协会一样是由科幻转变为动漫,这说明这种现象并不是孤立例。

“我们是动漫社团,科幻也就只是个小小的作品类型,你一天到晚在这嚷嚷,这是要喧宾夺主吗?”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我们是科幻社团,动漫只是科幻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罢了。”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家才在包容性这个问题上争执起来。这和科幻奇幻之争又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不能主客观相统一互相包容,比如动漫是科幻的一种传播媒介,科幻也是动漫的一种表现方式,二者互相补充,共同促进各自的文化发展。

再谈谈协会刊物的事情,受明年第八十一届世界科幻大会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有八个协会宣布自己要做会刊,有三个已经进入排版流程。那么,是不是每次协会做一次刊物就征集一次祝福语呢?这真的有必要吗?频次会不会太高太多了?

实际上,起码2021年以前的大学科幻协会做的那些会刊,都没有机会收集到如此量级的友协祝福语。或者说会刊里还几乎都没有友协祝福语出现过,都是著名科幻作家的寄语。友协祝福语这种现象是在最近这两年才产生的,可以认为是一种新事物。

今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思飞科幻协会的《未来历史档案局》和西南交通大学科幻协会的《深空》便是这种模式的运行者。这可能和他们想申请到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科幻社团奖,拿到5000元奖金有关;也可能和这段时间以来,各校科幻社团之间的碰撞更加便捷有关。但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种现象,也请继续关注下去。

1. 上海大学科幻协会正在筹备十周年纪念刊,基本已进入校对和排版流程。
2. 重庆大学科幻协会正在筹备会刊,进入排版流程。
3. 武汉高校科幻联盟正在筹备会刊,已排版一段时间,暂定名《缺氧》。
4. 浙江大学星弦科幻协会正在筹备二十五周年社庆。
5. 湖北大学星尘科幻协会正在筹备征文作品集。
6. 深圳大学银河村科幻协会正在筹备自费出版会刊。
7. 清华大学科幻协会正在筹备中英双语会刊。
8. 中国美术学院科幻艺术协会正在筹备正式出版物。

原创文章,作者:河流,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

(0)
河流的头像河流零重力管理
上一篇 2022年12月15日 下午2:45
下一篇 2022年12月16日 下午4: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