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吉林大学科幻协会创社采访
何建浩:吉林大学科幻协会2012年创社社长
陈昊思:吉林大学科幻协会2012年首任副社长
采访时间:2023年3月7日
河流:您最早是什么时候接触科幻的?是否能够推荐几本您最喜欢的科幻书籍?您此前在2012年创建了吉林大学科幻协会的第二代。
何建浩:河流你好,我在2012年6月4日创办了吉林大学科幻协会。高中接触科幻,当时随手拿了一本同学的《科幻世界》杂志看,读到了刘慈欣的《赡养地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王晋康的中长篇小说,大刘的《球状闪电》《全频段阻塞》《乡村教师》等作品都不错,还有国外的看过阿西莫夫的《基地》,当时也看过卫斯理系列,也很有脑洞。
陈昊思:如果哆啦A梦算的话,那么三四岁就接触过了;如果说是文字版的科幻小说,那可能是小时候发现了父母购买的《科幻世界》杂志,还有一些是《海底两万里》之类的小说,那时应该也就六七岁的样子。
接触科幻的方式主要是看科幻小说、电视、漫画书,基本上都是自己找来看的,无聊和空闲的时候去看。比较喜欢的科幻小说可能还是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系列和《基地》系列,这些应该算是那时个人感觉比较经典的小说,可能更小的时候也看过一些,但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比如阿瑟·克拉克的《与拉玛相会》属于比较硬核的科幻作品。当时刚好也在研究少儿心理,所以看了很多遍《超新星纪元》,觉得这本小说特别有意思。
河流:为什么会创建科幻协会?当时协会的情况怎么样?
何建浩:当时科幻在大学是小众,我们院只有我和心理学系的陈昊思喜欢科幻。2012年《三体》比较火爆,所以也联系到了其他的一些科幻迷,在《科幻世界》上看到很多院校都有科幻社团,而吉林大学作为但是全国人数第一的学校,也应该有一个社团去分享科幻,推动科幻事业。
陈昊思:创建社团的原因主要是想聚拢一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当时偶尔能在学校里找到谈论类似话题的同学,但确实没有固定组织或是定期聚会,比较松散,而且喜欢科幻的人脑洞本来就比较大,只有经常在一起交流才会有更好的收获。
另外一位伙伴何建浩同学提出要创立这个社团,我这边刚好也有一些资料的储备,包括一些小说和杂志的积累,对这个也感兴趣,就说跟他一起创建这个社团。
河流:协会当时主要办一些什么活动?有没有和其他社团联系,这些资料有没有存档下来?
何建浩:当时成立前有20人参加读书会和分享会,后面开始社团纳新,举办了科幻微电影和读书会等活动,还是比较小众。没有社团资料,十年前换过好几次手机,U盘也不见了。
陈昊思:当时并没有做太多规划,就是想聚集一批对科幻感兴趣的同学,大家一起交流,平时聚会、开脑洞、聊聊天,主要想组织起一波人,把有共同爱好的一些伙伴聚集在一起。至于将来怎么发展,可能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喜欢和创作科幻作品的成员,当时也设想过搞征文活动,但最后没有做起来,组织性也不是特别好。
河流:社团大概是什么时候注销的?现在回看科幻协会,这样一个经历给您带来了什么?
何建浩:后面我在2014年毕业,就把社团交给后面师弟们打理了,2011级陈玉祥,2012级杜智杰是后续负责人。对我个人而言带来了许多热情和幻想,科幻迷都比较激情四射,大家一起交流可以拓展想象力。
陈昊思:这就不知道了,毕业后关注的不太多,毕业后的一两年好像还有消息。这个经历可能给我带来的主要感受就是,想找到一批志同道合又喜欢科幻的同伴还是比较辛苦的。
河流:您现在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和科幻关系大吗?您怎样平衡工作与业余爱好之间的关系?
何建浩:教育类,关系不大,没啥平衡的,喜欢做就好。
陈昊思:现在从事的是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和科幻有点关系,很多科幻作品可以作为工作中所需的素材,给我的来访者提供帮助。科幻作为业余爱好占据了我业余生活中比较大的一部分时间。再加上它本身可以作为素材反哺我目前的工作,所以这两者之间平衡的把握还是蛮好的,但确实很难抽出时间去参加一些大型的活动,比如说线下的书友聚会。
河流:有没有什么想说的话或者想提的建议?有社团经验或工作经验想分享给大家的?
何建浩:随着《流浪地球》电影的成功和《三体》的出圈,我想现在科幻应该有很多群众基础了。科幻与玄幻不同,它基于科学实际所延伸的推理和想象,具有一定现实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想象力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基于科学的想象力更是水泥钢筋的结实阶梯。科幻可以让你不受限于眼前世界,思绪可以飞到宇宙太空,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胸襟。
社团工作还是要靠群众基础,我建议可以多举办些科幻交流推广会,或者联系校组织邀请刘慈欣或姚海军过来宣传演讲,效果更好。希望吉大的同学们可以再继续办好科幻社,让更多人了解科幻的魅力!
陈昊思:我觉得未来喜欢科幻小说的人会越来越多,特别是时代的发展很迅速,很多原本在科幻小说里的东西都已经成为了现实,因此吾道不孤。对于社团工作的建议有几点,稳定的活动和资金来源,灵活且规范的加入与退出机制会很重要。怎么退出社团,退出的仪式,退出以后的联系方式等等。
河流: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就很难有民间科幻组织能联系/邀请到大刘了,很多商业活动也一样;另一方面很多学校禁止收取会费,主要是社团负责人自己用爱发电,这可能还需要商榷。您有没有尝试写过科幻小说或评论?有没有尝试给科幻世界等平台投过稿件?
何建浩:没写过,但是有给科幻世界提建议然后被抽奖抽中,送了一本书。
陈昊思:高中和大学时尝试写过科幻小说,工作后时间比较少,一直在写一些短篇小说,或者记录一些灵感。之前给起点网和《科幻世界》投过稿,不过还没有正式发表过。
河流:感谢大家接受本次采访。
原创文章,作者:河流,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