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研究者郑军老师有一个科幻版的“汤浅假说”——他认为,世界科幻中心会随着世界科学中心的变化而同步迁移。根据这一假说,世界科幻中心已经从19世纪的英法,迁移到20世纪的美国,并有可能随后迁移到本世纪的中国。有中心,自然就有边缘,这是一个极化极其严重的世界。当欧美是世界科幻中心,英语是世界科幻语言之时,所有其它国家、地区、民族、语言、文化背景下的科幻,在科幻世界版图的主流叙事中似乎都无足轻重,偶尔只有莱姆或别列亚耶夫这样的个例作为点缀而已。
长期以来,我们的科幻发展也深受这样“中心-边缘”模式的影响。中文科幻数据库的记录显示,英语科幻小说占所有翻译引进外语科幻小说总数(总计约12600篇)的73%,断层领先于所有其它语种。排2-4位的日语、俄语和法语分别占15%、4%和2%,它们的存在感还有赖于一些特殊原因,比如凡尔纳大大的贡献和特殊时代对苏联科幻的大量引进。而所有其它语言占比加起来才不到6%,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是这些非“科幻中心”国家和地区缺少科幻文化的传统吗?这是一个方便的解释,但其实并不符合事实。此前零零散散的介绍文章(见河流的综述文章)已经揭示出一个全新的科幻宇宙图景——“中心科幻”虽然庞大、明亮,但它并非宇宙的全部,“非中心科幻”仿佛宇宙中的暗物质,质量巨大,却不可见。
不可见,不代表不可能见,只是需要合适的观测工具。《零重力报》的这份“世界科幻文化”特辑就好比是“悟空号”,专司探测世界科幻的暗物质粒子。专辑的八十多篇文章涵盖50多个国家的科幻文化,令到我们可以第一次系统地拼凑出一个世界科幻的暗物质宇宙。在这个意义上,河流和所有参与这份工作的科幻迷伙伴们功莫大焉!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八十多篇文章虽然涉及多个语种和文化,但绝大部分文章原文还是英文。也就是说,“非中心”科幻社群的交流仍然必须以英文作为中介语言。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英语目前是事实上的世界语。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就会在这样的二次转译中被损耗掉了。这也提醒我们,要真实的了解世界科幻的完整图景,依然有巨大的语言和文化藩篱需要跨越。这一点倒也不用太担心,也许不远的将来,人工智真的可以帮到我们,“巴别鱼”即将成真。
正如“悟空号”的发射只是人类探测暗物质宇宙的一个开始,这期特辑也只是为我们全面了解世界科幻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框架而已。更进一步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有赖于全世界科幻社群的共同努力!
三丰
2023年8月24日10时42分
原创文章,作者:河流,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