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我的个人国际科幻交流史

过去很少有中国科幻迷主动联系外国科幻从业者,以至于在一段时间内给我造成了一种假象,即对外交流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真正亲自上手去做之前,我始终对那些在国际上宣传中国科幻的从业者们持有深深的敬意,在亲身体会过后更感不易。

与国内的国际科幻交流者结缘

2020年12月27日,我制作了一本内部资料《河流2020年科幻资讯年度特别专辑》,在搜集资料的过程当中经常看到微博博主“科幻光年”转发的各种外国科幻资讯,心中十分触动,一时心血来潮,私信索要地址后邮寄了实体纪念版。2021年1月2日科幻光年和科幻作家陈楸帆、余卓轩和科幻译者金雪妮在上海一起聚餐,专门把这本杂志也带上了,于是国际科幻交流的种子就这样种下了。后来微博博主“xerosoul”(也叫祭灵)也经常转发我做的一些资料整理微博,我们也就慢慢熟悉起来了。

一定程度上我很感谢自己收集并浏览大量资讯的行为,因此才能看到光年老师的搬运精神和祭灵对科幻图书资讯第一手消息的执着,发现金雪妮的微博ID“草木清寒”在微博上发布的大量反思与特别具有“独立性”的鼓舞话语。

后记:我的个人国际科幻交流史

△ 2022年1月2日,令我难以忘记的一次上海聚会

这些文字特有力量,让我紧张的思绪得到放松,从容应对各种各样的事务,于是在微博上互动了很长一段时间,同时开始尝试做一些翻译的工作,向雪妮姐请教翻译问题。我一直觉得大家都是科幻迷,交往的时候没有高低之分,而且“神交”这种现象也广泛存在,如果能在思想上做一些深度交流就太好了,而她微博上的文字特别有意思,后来我还专门把其中十几条微博拼凑成一篇文章放在了《零重力报》第7期。

在搜索科幻资讯的过程当中,我还发现了不少与“砍鱼漫游地球科幻圈”系列文章有关的史料。当时在三丰老师的支持下加入了科幻收藏组织“久隆计划”,开始做中国粉丝科幻杂志的历史整理,结果很多人都忘了当年发生的事情,连连碰壁。当时想得快点整理出来,不能再像过去那些科幻组织那样,连采访记录的机会都没有就已经散佚了。

2021年2月20日,侃瑜姐的回信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河流你好!附件中是当时给星云网写的科幻迷专题,当时没想发特德·姜这个系列,不过后来也一起了。同时附上给《萌芽》写的几篇和科幻相关的散文,整理这些辛苦啦。”

至此,我借助收集国内科幻资讯的缘由认识了这几位过去经常在国际科幻场合介绍中国科幻的从业者,我们之间的关系也由此加深。3个月过后,我开始策划《零重力报》外国科幻杂志创刊词翻译特辑(设立外国科幻杂志创刊词栏目的想法最早是好友HeavenDuke提出的),在高校科幻社团招募译者,自愿用爱发电参与。

他们大多是第一次接触翻译,可能此前过了四六级,但由于翻译经验不多因此常有病句漏译,孤身一人校对固然繁重,但却是喜悦的。而当初参与了翻译的大多数译者现在也都成为了我特别好的朋友,我也一直被他们当初那种无私的精神所感动。

微博上有一位译者叫黄满满,她翻译的是《银河科幻小说》创刊词,在2021年5月26日给我发来邮件,也算是一个代表性的记录:“我整理好了译稿,请见附件。有问题随时跟我说~如果有其他需要参与或者帮忙的地方也可以跟我讲,我对科幻还蛮感兴趣的,也希望能做出一点贡献~感谢老师的校对指导,学到了很多!”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校对的文字能给他人带来收获,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第一次收到正面反馈,因此是值得记录下来的。

从高校科幻社团起步:与外国科幻的第一次接触

众所周知的一件事情是,我从2021年5月8日开始做高校科幻社团历史考证,因此在11月份发送了大量邮件给科幻社团的前辈,也收到了不少回复。12月底,我已经和全国80余所高校的科幻社团建立了联系,找当时所有的时任社长收集了100多张签名制作了一张《中国高校科幻协会全家福》的图片,正是因为这张图片,我才踏出了对外交流的第一步——2022年1月2日在网络上搜索到了20多个英美高校的科幻协会邮箱,以“中国高校科幻联盟”的名义,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发出一封封英文问讯邮件。

我首先介绍了国内的高校科幻社团情况,随后列出了九项问题,包括协会名称、成立时间、现任社长、管理组成、总人数、招新人数、日常活动、特色活动、所奖记录和现有困难。在之后的两周内,我陆续收到了11封回信,西南交通大学科幻协会2020年社长宇文当时特别活跃,自告奋勇翻译了不少回信,他对这样的交流特别激动也十分好奇。这些外国科幻社团没有拒绝我的询问请求,而是介绍地详细介绍了他们的情况,于是对外交流的事宜就变得越来越顺理成章了。

后记:我的个人国际科幻交流史

△ Discord上的各高校科幻协会频道

埃克塞特大学科幻奇幻协会2021年财务主管哈迪·布莱克(Hardy Blake)在2022年1月3日回复:“很高兴能收到你的来信,也很高兴听到在中国像我们这样的社团能越来越多。近年来我们也在努力招新,活动同样也受社团联合会的限制,但今年协会成员的线下活动参与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很高兴与您分享运营社团的经验,希望它能帮助您在中国传播科幻小说!”

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幻协会2021年会长阿瑟·伍德沃思(Arthur Woodworth)邀请我加入了协会的Discord频道,我也借此机会开始加入其他社团的Discord频道。他在2022年1月4日回复道:“真的很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其他科幻社团联系,我不知道美国其他大学的科幻社团怎么样,我们没有高校间的联盟或联合会。我最近在读郝景芳的《流浪苍穹》,刘慈欣的《三体》在这里相当火爆,对国际科幻发展而言,这绝对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幻协会前会长凯瑟琳(Katherine)在2022年1月29日给予邮件回复:“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欢迎多问!我很好奇你遇到了哪些困难。可能有点早,但,新年快乐,恭喜发财。”

2022年4月13日误打误撞收到了爱尔兰明斯特科技大学科幻奇幻协会2021年会长马利·劳埃德·菲尔普斯(Marley Lloyd Phelps)的回复,他甚至知道四川大学的学生人数:“我很惊讶,你能找到并联系我们,一定做了很多工作。不过我们似乎帮不上什么忙,你们的活动比我们要多,也许是因为学生规模不同,我们只有12000名学生,其中一半是兼职难以参加活动,而相比之下四川大学有7万多名学生。”

无论如何,第一次对外交流的尝试已经尘埃落定,虽然对象只是外国高校科幻社团,但让我了解到了推特和“Discord”,为后来2022年10月19日“中日高校科幻社团频道”(九州大学科幻协会的同学给我发来了日本过去高校科幻社团的资料)创建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是历史上第一次对英语世界的高校科幻社团发声。之前科幻译者田田在2020年对10个日本高校科幻社团做了采访,她是高校科幻社团史上对外交流的先行者。

从英国到日本:与外国科幻从业者的第一次碰撞

2022年5月出刊《零重力报》第7期后,我在哔哩哔哩网站上发现了科幻迷自发翻译的一篇作品芬兰科幻作家哈努·拉贾涅米(Hannu Rajaniemi)的《看不见的行星》(Invisible Planets),当时在杂志上新开栏目“科幻译园”,感觉这篇十分合适就联系了译者和作者询问翻译授权。

哈努在6月14日回信(第一个欧洲科幻从业者),特别高兴这篇作品能被以非盈利性的目的翻译成中文,希望中国科幻迷会觉得有趣。可惜这篇文章虽然只有短短5000字,但句句都是物理概念,译文出来时译者一句接一句的病句把我打了个措手不及,上文和下文实在连不起来,只好作罢。

在问及他是否来会来参加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时,他这样回复道:“这对我来说太遥远了,无法做出明确计划。这将是一个与中国科幻迷见面的绝好机会。但作为一家快速发展的初创公司首席执行官和一个年幼婴儿的父亲,同时还要努力弄清楚如何在一个新冠肺炎流行的世界里旅行,我无法承诺任何事情。”

虽然这篇小说并没有被翻译出来,但毕竟是第一次向外国科幻从业者发出邮件,拉开了个人大规模对外交流的序幕。6月29日,我向一大批英国科幻编辑发出邮件,询问他们国家的科幻情况,如科幻杂志、大会、历史、重要的科幻迷、科幻群体等等。最后只有血液出版社的马克·比尔斯伯勒(Mark Bilsboroug)完整地回复了我,这篇采访文章发表在《世界科幻动态》2023年01期。

我还在同天联系了巴西科幻迷鲁本斯·安吉洛(Rubens Angelo,第一个南美洲科幻从业者),他有一个个人网站,答应要整理一篇巴西科幻历史介绍文章给我,但到现在也没见踪影。6月30日又联系了日本科幻评论家桥本辉幸做有关日本科幻的采访(第一个亚洲科幻从业者),这篇文章发表在《世界科幻动态》2022年09期,我与她的交流也开始转移到推特,给她转发了很多中国的科幻资讯。

这时刚好到暑假,我开始筹备《零重力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专题,主持翻译了十几篇介绍外国科幻文化的文章,与印度、菲律宾等几个国家的科幻作家取得了联系。

在了解到该年的日本科幻大会即将在8月底举办后,我拜托桥本辉幸老师和她的好友帮忙在大会和推特上收集日本科幻从业者对中国科幻的问候/祝福语,没想到收到了30多份,在这期杂志上整整放了3面。同时还在最后一面放置了她主编的科幻杂志《六花志》创刊号宣传图,看来在《三体》之风席卷日本的同时,日本科幻从业者对中国科幻作品的热情就已经被点燃了。

与此同时,我还与英国科幻活动家文森特·多彻蒂和谢丽尔·摩根取得了联系,索要了文章授权。由于谢丽尔·摩根这篇《世界科幻大会的未来在哪》就发表在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上,因此我询问能否代表协会签名做纪念,她很谦虚,认为签名是一种傲慢的行为便拒绝了。

中国科幻作家糖匪也是该协会的会员,在询问时,她说自己首先是一个中国人,然后才是这个协会的会员。在看到两位作家的回复时,我感受到了一股精神光芒在照耀着我们,科幻的确无国界,但也不能忘本。

恰好《科幻世界》编辑橙子老师在9月初前往美国芝加哥世界科幻大会参加活动,刚好碰到了多彻蒂并合影。我将照片反馈给他,他在9月2日通过邮件回复:“谢啦!我看起来很严肃。”这次大会上橙子老师拍摄的一些照片都被我放置在了这期杂志的后几面。

组稿世界科幻文化翻译特辑·上

9月14日,我开始策划《零重力报》世界科幻文化翻译特辑,搜索出了第一批的23篇文章,创建了“科幻翻译(零重力报)”QQ群,开始组织人手翻译本次专题的文章。为了不给大家的学业增加太多压力,我把译文的收稿时间扩大到半年,没曾想大部分译者都是在“Deadline”最后几天才开始翻译,前面半年时间一点都没有用上,导致很多译文的翻译水准很差,刚好2023年1月感染新冠肺炎,整个寒假工作完全无法开展。

后记:我的个人国际科幻交流史

△ 2022年9月14日成立的翻译群

回到最开始策划专题的时候。9月17日,我联系到了西班牙科幻作家克里斯蒂娜·尤拉多和美国科幻作家H. L. 克拉克,两人都十分热情地手写了一份给《零重力报》的翻译授权书,尤拉多还告诉我,这是她的作品第二次被翻译成中文,她的科幻小说《父亲的第二次死亡》(Second Death of the Father)发表在《科幻世界·译文版》2021年8月刊。

9月20日,我联系巴西科幻作家罗伯特·考索寻求《巴西科幻现状》授权,上文提到“没有回音”的遗憾也因此被填补了,考索很自豪地说:“你可能不知道,20世纪90年代我的科幻作品曾三次被《科幻世界》引进,我为此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

同天又联系到了尼日利亚科幻作家沃莱·塔拉比(第一个非洲科幻从业者),他也非常豪爽的给予了授权。9月28日联系到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第一个北美洲科幻从业者)索要专栏文章的翻译授权,他很热心地提供了《银河边缘》专栏所有文章的原始文档。

当时找到了一篇由波兰科幻作家马尔钦·兹维尔佐夫斯基(Marcin Zwierzchowski)撰写的《未来学大会:波兰当代科幻奇幻文学》(Futurological Congress:Contemporary Polish Fantasy & Sci-Fi)介绍文,马尔钦在9月18日通过邮件回复我:“这篇文章是2011年写的,已经很过时了,也许我可以更新文字或写一个新的。”但一直到现在也没能等到新版,只好换了另一篇《波兰科幻奇幻全景》,它也是本次专题最后一篇被排版进来的文章。

我想特别感谢王侃瑜和金雪妮老师,雪妮姐(她真的好辛苦,当时似乎在赶论文)在看完我9月26日在机核发布的《中国科幻专业平台与粉丝平台的划分》以后便告诉我想把这篇文章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英语世界的读者,侃瑜姐与美国科幻杂志《奇异视野》时任主编高塔姆·巴蒂亚提及了这篇文章,于是它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于11月28日就被翻译成英文发表在了《奇异视野》上,这是自己的文章第一次被翻译成英文。

10月,外国粉丝科幻杂志《旅行星球》策划”中国科幻与太空“专题时希望我能以助理编辑身份帮忙编辑一些英译中的文章,于是也和编辑这些杂志的主编们有了一些邮件往来,在这期专题上又有两篇文章被翻译成英文。

12月,我开始同桥本辉幸老师讨论有没有可能策划一个大学科幻社团的特辑,在与早川书房时任主编沟口立丸连续沟通了8个月以后,最终(确定的邮件是2023年7月28日发出的)在日本专业科幻杂志《SFマガジン》2023年10月刊推出“创造科幻的崭新力量”(SFをつくる新しい力)特辑,收录了王侃瑜的科幻小说《陨时》和此前在《旅行星球》“中国科幻与太空”专题上首发的那篇介绍中国高校科幻社团的文章,2023年8月25日发售。

后记:我的个人国际科幻交流史

△《SFマガジン》2023年10月刊

组稿世界科幻文化翻译特辑·下

2023年2月3日至5月期间,在翻译韩国科幻学者李知容的《韩国科幻的历史与现状》时,由于原文缺少韩语原文,我多次向他发送邮件询问各个名词对应的韩语原文,他十分耐心地一一回复并解答。李知容在5月25日通过邮件回复道:“你已经为此努力了很长时间,我很欣赏你耐心细致的工作,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对韩国科幻感兴趣,两国之间会有更多的交流。”

这篇译文最后刊登在了《世界科幻动态》2022年11月12月合刊(2023年5月出刊)。该期杂志出刊后,河北科技大学教授徐彦利询问现在韩国有哪些科幻作品引进入中国,表示想研究韩国科幻作家金宝英的作品并撰写评论。

虽然《世界科幻动态》的确在两年时间内引进了很多之前没有人翻译过的作品名,但有没有出版社关注到或感兴趣,这是一个问题,关注到了有没有合适的版号给予出版,又是一个问题。目前国内只引进了两篇金宝英的科幻小说,数量过少,她只好切换了其他研究点,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我编辑本次世界科幻文化专题的出发点之一 。

第一次与外国科幻作家在线下见面是2023年中国科幻大会,主办方邀请我去现场参会的时候,5月28日与《三体》第二部英文版译者周华先生在首钢园真读书店对面的马路边见面,我们后来约时间做了采访,这篇采访稿因时间问题还没有整理出来。

5月30日中午参加完当天的活动以后,在科幻编辑丁诗颖老师的支持下无意间撞见了意大利科幻作家弗朗西斯科·沃尔索和其他几位纪录片导演的饭局,丁老师和另一位46岁的中年科幻迷一起陪同沃尔索在北京待了好几天,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对谈,介绍太阳朋克概念。译者田田和《科幻世界》编辑橙子也在场,她用英语与这几位外国作家做了介绍。

后记:我的个人国际科幻交流史

△ 5月30日,无意间撞见了弗朗西斯科·沃尔索的饭局

7月30日至8月23日期间,我向80多个外国科幻从业者及组织发送了130多封邮件,最终形成了“世界各国问候”栏目里来自29个国家的55份签名,其中不易,可想而知,更具体的情况就不详述了。我接受了埃及科幻作家协会的伊马德丁·阿伊沙的采访,加入了2023雨果奖入围者的Discord,告诉他们我是“Sci-fi fan’s fan”。

事情也不总是顺利的,部分欧洲国家科幻从业者因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倾向问题拒绝交流,我对此深表遗憾。回顾我过去的国际科幻交流历史,在整理国内科幻资讯时被许多中国科幻人的努力与坚持所受到感染,尝试制作“外国科幻杂志创刊词特辑”进而受到鼓舞。2022年1月从外国高校科幻社团开始联系,组稿“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翻译特辑”时在6月和8月分别与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科幻从业者进行了许多交流。自2022年9月14日组稿“世界科幻文化翻译特辑”至今这一年内,与除南极洲外所有大洲的科幻从业者都有了联络。

这当然是很独特的经历,就以此做结,是为本专题的后记。

后记:我的个人国际科幻交流史
2023年8月23日上午12时

原创文章,作者:河流,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

(0)
河流的头像河流零重力管理
上一篇 2023年9月1日 下午7:42
下一篇 2023年9月2日 上午10:1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