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科幻的回忆:给科幻一段简短的叙述

我与科幻的回忆:给科幻一段简短的叙述

作者:阅(南京中医药大学)

对我而言,喜欢上科幻是一件很偶然的事。

初中的时候,我的父母严厉的限制了我获取娱乐的渠道,虽然作为生在信息时代盛世的千禧一代,但那时我并没有像许多年轻学生一样,可以自由的接触智能手机乃至电视之类的媒体。恰好的是,我住的公寓和市图书馆仅仅隔着一条马路,在网络世界被强制隔绝的情况下,我只能选择逃亡到马路对面的书海,不得以的把阅读作为排解空乏的最优解。虽然我向来对宿命论之类的说辞不敢苟同,但我还是忍不住把我与阅读的羁绊归因于某种命中注定。

而我想讨论的重点,也就是我与科幻的邂逅,正脱胎于与阅读同舟共济的大背景下。起初,我的阅读品味被年龄和环境制约在一些“老师推荐的世界名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不得不说,欧·亨利的作品确实是极佳的短篇小说启蒙。我相信许多书迷都和我一样,会在意犹未尽的读完一本好书的之后继续不依不挠的把书后的扉页或是出版商的书籍广告也细细品味一番,而我就被印在《欧·亨利短篇小说集》尾页的《爱伦·坡黑暗故事集》吸引了,不得不承认,“黑暗”二字对中二的少年吸引力真的超乎想象。爱伦坡是一位恐怖小说天才,同时还是侦探小说鼻祖,但有趣的是,他的作品却让我走向了成为科幻迷的道路。

我现在已经记不清爱伦·坡那篇小说的名字了,剧情大概是讲述的一个人试着通过热气球登月的过程,文章对热气球的独特结构与探险者的装备有着细致且符合“近现代科学”的描述,现在看来或许十分荒谬,但作为十九世纪前叶的作品,我相信它在当时绝对算得上硬科幻。这篇作品在其一众癫狂又凄美的作品里绝对算不上精妙,但确足够显眼,也足以让我对这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虚构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还是《欧亨利短篇小说集》书后出版商的广告,我找来了凡尔纳的《地心历险记》,并且确定了这种充满科学幻想与冒险精神的作品名为科幻。

铺垫了不少废话,我与科幻的故事终于步入了正轨,我尽量详尽交代了前因,也是对其的一种尊重,因为科幻在虚构文学类型之中,一直都是最注重逻辑与严谨的那一批。感谢图书馆,他们为科幻单独立了两排书架,那也是我中学时期访问频率最高的两排书架,对科幻的浓厚兴趣不仅仅是因为爱伦坡和凡尔纳带给我的震撼,更是因为“科学”二字赋予这个门类独有的神圣感,坦诚的讲,这种神圣感很好的满足了我这个中二少年所追求的“有逼格的幻想”。

我对科幻作品拜读顺序也十分标准,先是凡尔纳,随后就是科幻三巨头,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克拉克的小说集《神的九十亿个名字》,然后是《海伯利安》,《光明王》,特德·姜的小说集等,从此我脑中的科幻已经从模糊的印象画变成了一个宏伟而梦幻的宇宙,这也导致了我有很长一段时间痴迷于通过通俗科普读物来学习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学。其中也就理查德·费曼的通俗读物《QED:光和物质的奇妙理论》算是让我在理解物理的时候运用到了数学工具,所有总体上来说,当时的我属于我现在很讨厌的“一个公式写不出来,结论却说的头头是道”的“民间科学家”。

理查德·费曼的通俗读物《QED:光和物质的奇妙理论》
理查德·费曼的通俗读物《QED:光和物质的奇妙理论》

在我喜爱的众多科幻作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位,一是特德·姜,二是菲利普·迪克。我对特德·姜的兴趣一是来源于他的华裔身份,二是因为他对科幻奖项的包揽。他的作品也没有令我失望,细致但不繁琐,深远但不玄虚;短篇小说的精致与科幻小说的哲思在其手下相得益彰,行文已经达到了自然而然的境界。

菲利普·迪克是我最喜爱的科幻作者,就像科幻界的欧·亨利,其故事总是充满了精妙的反转,可显然单靠情节是无法在我心里取得桂冠的。真正让我沉沦的,是他行文里挥之不去的虚幻、阴郁、绝望。比如他长篇里的经典《尤比克》,主角至始至终都处在行将就木的虚拟世界中挣扎,而这个世界的本质却是他作为濒死之人产生的幻梦。那些绝望中挣扎的角色正如同迪克本人的写照,一个得不到出版商赏识的瘾君子,孜孜不倦的产出着得不到时代侧目的佳作。

这些作品里总是充斥着一种虚幻与绝望,而这种绝望与科幻的结合则勾勒出一种对科技你、社会以及未来的警惕,这是一种人类种群层面壮烈的悲哀。这些作品冷峻而真实,科幻的面貌就像雨中的孤胆侦探,他的脸颊棱角分明,但面孔却在雨水里若隐若现。说完了我作为读者与科幻的互动,那么我作为作者与科幻的交流也忍不住详细道来。

出于渴望寻求交流群体的目的,我在QQ上加入了一个科幻小说交流群,而当时的我还没意识到这个交流群日后居然会成为圈子里一颗耀眼的恒星。这个群里每月都会定期举办名为“衬衬杯”的征文比赛,衬衬据说是一位当时发放奖金的群友,而这也是目前最长寿的月度科幻征文比赛“零重力杯”的前身。我参赛的处女作是一篇偏向赛博朋克主题的作品,题材算不上新颖,获得了该月活动的二等奖,此后我又断断续续参加了数次衬衬杯,但毕竟作品质量欠佳,都未获得名次。

后来衬衬杯在2021年5月改名为零重力杯,我终于在一次比赛中夺得了魁首。事实上,参与那一届零重力杯的时候我还是学校话剧社的一员,这也导致我顺理成章的为社团的话剧剧本创作贡献出了一份力。于是决定以零重力杯的主题为蓝本,创作了一个话剧剧本,剧社内的一位好友也为我的修改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介于我的投稿题材是史无前例的剧本,因此获得了评委不少的鼓励分,这导致了我可以领先一众佳作,误打误撞地拿下了这个令我骄傲至今的冠军。

2022年6月5日,笔者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话剧社的留影
2022年6月5日,笔者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话剧社的留影

现在,我已经成为了科幻群的钉子户,加群还是初中生,归来已是大学人。总想再说点什么,但也再说不出什么了。这段陈述算得上简短,但不够精悍。或许我对科幻的垂青并不非能用细致语言所能准确描述的,这感情就像不确定性原理一样,越想勾勒出确切的轮廓,越无法看清其整体的范围。假如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科幻,我或许会缄默片刻,然后告诉对方一个诸如“就是喜欢”之类模棱两可的答案,这种喜欢是一种量子化的,充满多种可能性的。

就是喜欢,我想说的也就是这样。

原创文章,作者:我与科幻专栏小编,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

(0)
我与科幻专栏小编的头像我与科幻专栏小编零重力管理
上一篇 2023年10月1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23年10月3日 下午1: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