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微电影导演、衬衬杯作者黎珮琳

受访人:黎珮琳
采访人:河流

我的小说取材于生活,没有太多的束缚与困扰

河流: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又是因为什么开始创作科幻作品呢?

黎珮琳:小说我是从小学就开始写了,科幻是一直都在看,但硬科我不看。创作科幻小说是从2013年开始的,那会儿正在读大学,结识了电子杂志《科幻文汇》的创始人李京涛。之后我们都长大了,如今出现的新一批年轻人里,河流小兄弟有涛哥的影子。科幻小说纯属爱好,纪实,悬疑类型的我也会去写,我只能说偏好哪一块儿。

河流:很早就听闻您拍摄的科幻短片《拇指人》获得了国际大奖,在这里向您表示祝贺。这背后离不开一个认真负责的团队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可以讲讲这背后的故事吗?

黎珮琳:写《拇指人》是在大学的时候,大概是大二时完成的一篇短篇科幻,当时拿着它投稿了校学生会举办的原创文学大赛,拿到了决赛优秀奖。那时我的剧本也写的相当不错,一本叫《红帘》的古风类型剧本获得校园影视文化节二等奖,《催眠师》则获得心理剧剧本奖,所以我自然的想到把拇指人也改编成剧本。完成后我并没有将它拍摄出来,因为那时论实力和资金我都无法扛得起拍摄这部剧的责任,我拍摄了比较简单的剧情片《穿过黑暗你的手》、《白乌鸦的幻想》等用来练手。之后我一毕业去了重庆电视台做农业记者,那段时期的经历也对我之后的影响很大,剪辑能力也是直线飞升。也就是到了去年2019年的时候,我有了把它拍摄出来的打算,那时,和它一起计划拍摄的还有其他几部作品,一部是入选到《科幻文汇》里的《我所愧疚的荒野》,讲的是瘟疫岛的故事,但更适合用动画片的形式展现,但动画片所耗费的资金其实比拍影片更多,或许在以后我能有机会将这个作品改编后搬上荧幕。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影片都不能直接就把小说拿去拍,一定要经过“改编”这个阶段,才能把合适的画面展现出来。《拇指人》就是经历了长期的讨论才诞生出来的,地点只是在普通的KFC里。我对它的定位很明确,有多少投入就做多少能力的事,它就是个七分钟的短片,我们不做长片。你问这个小说能做长片么?完全可以。王家卫《重庆森林》的初剧本就几段话呢,你说对于一个能做短片的导演来说,能有多大难事,说白了还是回到资金问题。对于我一个没有名气的导演来说,没有人会愿意投入这个东西的,只有我自己的热忱。既然我想做,那就做,而我的朋友,我的团队也愿意帮助我。

不光是这个片子,其实每个片子拍摄都不容易,但我能遇到些“贵人”,能帮助我的人,不管我是经过多少口舌说服他们,一起加入到我们中间,我回想起每次剧组的成立,都是个难忘的记忆。

我们的剪辑师郭正祥前后改了上千处后期部分内容,要说苦的话,肯定有他的份。做导演就是个组织者、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能力只要有的,基本这事儿都能做,这不是一个人的影片,是大家合力而成的,不然我光拿手机自己就给拍了。

我表弟在这个影片里也参与了音乐制作,不得不说,他也是个有个性的音乐人,他相对我而言,也有很多要面临的同业挑战。这是个艺术品,我仍然这么说,要让我拍长片,真的不是什么难事,而且我的个人风格在我作品里都很突出的,一看就知道是我的,都是有痕迹的。

我计划明年不出情况还会继续推出其他影片,至于是否依然是科幻类型,还在探讨之中。我的首要任务是把《寂静的大树》推出出版,这也是个很适合影像化的小说,但前提都在于它们要小说文字先呈现出来,我不做未完成的,没有成型本子的影片。那样的话,注定是个废片,我又不考虑商业片的(当然你让我接商业的,我也不排斥),还是立足艺术服务。如果有老师愿为我投资,我不会拒绝拍摄院线大长片。

推荐大家去看看《拇指人》,每一次都能有不同的感受。耽误不了你多久,也就七分钟时间和流量吧^ _ ^

上个星期,我才在咱学校的线上网课上和我的师弟师妹们探讨过,给大家上过课,创作这块儿很多人想当作全职工作,但我们的生活不允许这么做。先把这件事坚持下来,如果你爱写作,那就不要因为其他阻碍而把这事给断了。还有就是,你管别人说什么,你写你的。

同时,我现在也在制作线下科幻类型的剧本杀本子,构成应该是以三幕来呈现,玩家可以通过线下“谋杀之谜”体验馆进行游玩,这应该又是新的一种艺术呈现表达形式,超出了影像范畴,更多的是线下玩家的互动参与,沉浸式的剧本体验。当它推出后,我会第一时间告诉大家,它的首站也将会在杭州开启。

最开始为什么会产生拍片这个想法,《拇指人》又是因为什么际遇什么诞生的?我做了个梦,但是个零散的片段,是不小心把小孩子掐成两段的梦境。我将它结合了我的童年经历,在几岁大的时候我是那个恶作剧的孩子,但我那时真的毫无愧疚感,我把那个姐姐弄哭了。

这途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其实我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缩小装置要怎么去呈现,因为它太具有科技感了,我觉得涉及有自动化,它是个高科技装置。但我要订做,去哪里订做呢,还要将人能装进去,我想了很久。包括它要不要贴条,禁止放入活体这样的字条,我和摄影总监靳玉明商量了很久,我这个还是找了有工程师订做出来的,专门做柜子u方面的,如果资金足的话,我其实想制作一个类似冷冻舱那样的科技设备,就为了这个镜头嘛,哈哈。不过好在拍摄出后的效果可行,它就是个“缩小装置”。

还有个难度是如何把人物呈现为缩小的状态,镜头要如何表现,我用了些主观特写镜头,有个情节是往盒子里倒果汁,月月就在果汁盒子里。我们那个部分也是争论了很久,不止是在前期拍摄,还是在后期制作上,我一直遵循从简原则,宁愿用最少的镜头,也不要放置无用多余的任意一个镜头,何况对于一个只有七分钟的短片来讲,更是大忌。

我觉得这部影片最具挑战的是如何处理影片的节奏,没有好节奏的影片画面再精致都很难让人入戏,就会拍出来很浪费。而我找到了这个短片应该有的节奏,它在带入感情时是缓慢记述讲故事一样的节奏,而在它情节递进时是快节奏的。

河流:演员的招募是否又有什么背后故事?是否有后期的打算?

黎珮琳:我对小千和小千妈妈的角色是满意的,但小演员以后是要长大的,我很想以后的作品都沿用小千这个演员,她的眼神很适合我构想的人物形象。选她的时候看了她之前的作品《长安十二时辰》,演的里边的公主,当时一看到就知道,就是她了。另外个小演员我不好说太多,不是我选的,征求了下其他人的“建议”,不过我还是希望以后能采用有些作品经验的演员。

如果顾雨菲以后还继续从事演艺的话,我或许还会邀请她继续出演我的其他作品,这个演员很有潜质。

河流:您的作品《温水煮青蛙》取材于哪里,想表达一个怎样的核心思想呢?

黎珮琳:我个说是取材于哪里,应该是取材于生活里,小说创作几乎都来源于我的生活,我只是有艺术丰富的成分,但还是以个人经历为主。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以爱之名,以友情之名的爱人及友人,你既想离开她/他,但她/他又是你的朋友,你既想脱离她/他,又离开不了她/他,这个人通常把你弄的很惨,但你还要声称这是你的朋友,就是这样矛盾的真实成就了《温水煮青蛙》的角色,我既爱你,又憎恨你。你在某方面给了我支持,但又在某方面毁了我。

在这个小说中,这个问题放大化了,夸张化了。其实在另一部《黑匣子》小说里,也是放大化的思想内核,但没人看得懂,我就发现现在的小说趋向需要很直观,这个圈层的写手和读者才能理解哲学上的问题。我写完《黑匣子》的时候,我感觉是妙,太妙了,你让我再写一遍我还写不出。其实我是将每个作品都当个艺术品去做的,它需要去感受画面才能触碰到这个作品的美。但我发现其他就总有人关注的点不一样,比如我挂个画,非要去关注画框的颜色,下边画的立架款式,欣赏不来画作。一个虚构出的岛屿,就有人要去说它怎么不真实,这和我多年前的《我所愧疚的荒野》那样,我就打算写一个瘟疫岛。

《黑匣子》是个涉及心理学的话题,当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冲击时,就和失事的飞机一样,只保留了存留事故造成原因的黑匣子,供人揭露事实的真相。所以这个“岛”本就是不该存在的,它存在于主人公的内心。而我写了这个话题后,还被人讽刺了,“你去多读读心理学吧。”我这个似乎用不着教吧。

我热衷写人性的题材,而平常直接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我不会愿意再去重述,我想每次都写不一样的故事,去传递小说里的精神状态。

我要是会画画,我肯定不会选择写小说。我要是会制作游戏,我也不愿通过小说。这个圈子,我太难了。

河流:您在进行科幻小说创作的时候是否有思考过怎样的一篇科幻作品才算是优秀的科幻作品?

黎珮琳:其实不太在意一个作品要让它多优秀,而是它传达的理念,被读者看到后多出了什么思考,引发了什么讨论。它优秀,但它有人看么?别人愿意看么?

满分作文出现了,那又怎样呢?创作小说不是写高考作文,我不打算有那么多束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而我依然我行我素。

河流:你一般会用怎样的时问去创作小说?

黎珮琳:之前是必须要在半夜甚至接近十一二点的时候进行创作,只用笔通过手稿来写作,然后再把文字做到电脑上发布。现在的话其实能用手机写作后,是越来越方便了,在外边也随时都可以写,动车上、飞机上等都可以,就是时间和地点都再没有限制,而且没有说固定在哪个时间才会有灵感涌现,只是个习惯问题。

河流:您对衬衬杯现有模式有什么建议或思考?

黎珮琳:能有个长期的竞赛就行,这事不能断,最好能永远保持。其他的我很难再陈述。

河流:科幻小说群的群友们聊天的时候常常会因为一个问题讨论得如火如荼,但也很容易偏向政治化。您怎样看待科幻小说群现在的聊天气氛?

黎珮琳:我认为不要牵扯到那些方面,群里的都是00后,90后,比如中学生,大学生,年龄大的群友是比较少的,大家是参与讨论,交流还是主要以科幻小说为主,尽量避免争议性话题。

河流:除了零重力科幻以外,您还有关注其他的哪些平台?各自有什么想法?

黎珮琳:要说我特别关注哪个平台,我还真没有关注过,但我接触的线下作者很多,许多是科幻类型以外的作家朋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加上我在西湖区作家协会,大大也开拓了我与其他线下作者的交流。我其实更重视线下,那样更激励我的创作,网络通常因为大家都见不到,键盘侠很多,说话都比较毒,这也属于打压我的创作积极性。能完成一个作品真的很不容易,评价容易,创作难。文人应该都属于文化人,何苦为难其他文人呢?

黎珮琳可搜索阅读作品

  • 《地球升温》
  • 《黑匣子》
  • 《地狱之河》
  • 《拇指人》
  • 《我所愧疚的荒野》
  • 《温水煮青蛙》
  • 《城市漂流》

获得奖项

  • 《拇指人》获美国查尔斯顿国际电影节短片单元金奖(一等奖)
  • 《拇指人》获第五届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剧情单元二等奖
  • 《红帘》获校园影视文化节剧本二等奖
  • 《催眠师》获校园影视文化节心理剧剧本优秀奖
  • 《拇指人》获原创文学作品大赛决赛优秀奖

原创文章,作者:河流,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

(0)
河流的头像河流零重力管理
上一篇 2020年12月7日 下午10:11
下一篇 2020年12月7日 下午10: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