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益:期待未来各地建设以单个城市为基础的科幻社群

10月14日,笔者在机核网发布了《高校科幻社团历史大事记》一文,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广益老师于10月25日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补充性材料,也为未来中国科幻社群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向,现整理放出,以飨读者。

受访者:李广益
采访者:河流
采访时间:2021年10月25日

李广益:《高校科幻社团历史大事记》有些情况可以补充,比如北大幻协在2003年是重建,因为我2000年入学时就有。至于之前什么时候建的,再往前还有没有更早世代,我就不知道了。印象中我入校时就有的幻协,是99级的郑雯和张云帆建起来的。这代幻协在2001年参加了北师大的科幻文化节后(我和陈楸帆同去的),就垮掉了,然后我和刘夙、刘影、赵擎寰、廖丁哲等人在2003年3月重建了协会。

另外,重大幻协和重庆高校科幻联盟的情况,文章也提得较少,可能是因为协会提供的信息不多?社史他们倒是差不多都发到网上了,不过要一个一个搜过来的确工作量太大,可以问问老社长马平川,他最积极。

河流:关于重庆高校科幻联盟,目前知道的情况是这样。

2011年3月10日,重庆邮电大学科幻协会成立;同年11月7日,四川外语学院科幻协会,重庆邮电大学科幻协会,重庆交通大学科技协会,重庆工商大学科技协会和四川外语学院附属中学universe科幻社四所高校的科幻科技协会与一所中学科幻社共同联合举办了“超新星杯”微科幻大赛,是重庆高校科幻联盟(第一代),也是重庆地区高校科幻迷第一次联合起来举办征文,征稿时间为11月14日~12月3日。
大赛共收稿172件,其中四川外语学院42 件,重庆邮电大学34 件,重庆工商大学18件,重庆交通大学27件,四川外语学院附属中学2件,个人资料缺失32件,不合格17件。于12月24日在四川外语学院举行颁奖典礼,此后断代。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外语学院科幻协会,他们在2009年-2011年期间举办了三届校内“巴别鱼杯”幻想翻译大赛,科幻世界编辑部均派出代表参与每届颁奖典礼。其中2010年为明先林和果露怡,2011年为屈畅。

在“超新星杯”微科幻大赛结束后,川外幻协又在2013年开启了一次“星球杯”校内微科幻征文,同年学校改名变成四川外国语大学科幻协会。

重庆大学科幻协会(第一代)早前于2007年成立,但不到一年便注销。2015年4月2日,杜酉阳、孙聪与马平川通过重大社联组织的社团成立答辩,重庆大学科幻协会(第二代)成立,联合早于2011年和2007年成立的两家重庆市高校科幻协会——重庆邮电大学科幻协会和四川外国语大学科幻协会于9月12日共同成立了重庆高校科幻联合会(第二代),此前已在同年5月举办首届“重庆高校联合科幻征文”,2016年3月又举办第二届,西南大学科幻协会于2016年8月18日成立后也加入其中。

后来四川外国语大学科幻协会于2017年注销,四家科幻社团又降回三家。但征文延续至今,至2021年已是第七届,这是重庆地区高校科幻迷第二次联合起来举办征文。

回到北京大学科幻协会(第二代),这张会徽大概是什么时候设计的?或许夏笳老师还保存有一些资料,毕竟待到了2014年。广益老师有没有保存有2004年前后北大与清华科幻协会的活动照片?

李广益:2004年吧,我记得。当时请一个外校朋友设计了五个,就是你在过去协会官网上找到的这张图,线条比较简洁流畅就选了1号,科幻社当时的照片一时找不到,应该是放在别的地方了。

李广益:期待未来各地建设以单个城市为基础的科幻社群

李广益:期待未来各地建设以单个城市为基础的科幻社群

李广益:期待未来各地建设以单个城市为基础的科幻社群

李广益:期待未来各地建设以单个城市为基础的科幻社群

河流:这两张图片是2000年在北京和天津举办的新世纪大学生科幻艺术节,还是感觉当年热闹一些,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在已经很难有那种“围着篝火跳舞”的气氛了。

李广益:如今,创作者和科幻迷经常很疏离。即便是年轻的创作者,也往往直奔科幻界的圈子。

我的看法是,应该建设以单个城市为基础的科幻杜群。之前的科幻社群经常以高校为核心,流动性大不稳定,而以城市为基础的科幻社群更能够跨越学生、工作者,创作者,读者之间的界限来培育长久的交谊和氛围,去适应经过数十年成长,年龄层次更加丰富的中国科幻社群的情况。

河流:的确,高校科幻社群不稳定性太强,这个问题二十多年前就有人做过尝试了。以前高校科幻同盟的管理者心丁就思考过能否通过组建地区社会性组织的方式,让高校科幻社团,中学科幻迷还有各种年龄的社会人士都组合在一起,在2006年差点就能在国家创新委下做一个科幻产业中心,但是没有成功。

目前社会性和官方性质的科幻迷组织还是有点少,也没有某地区科幻迷联合会。对高校科幻社团而言,每一次换届都决定了社团未来的兴衰,情况每年一变。只有大家都兼容维持的时间可能才会更长久。假如主办活动的时候社团没有把工作交接好,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断代,过去很多创办者的资料丢失了,或者说没有保存什么东西下来,可能显得比较遗憾。

还有一个现象是现在没有几个科幻协会做官网。我目前的猜测是,一方面2000年的时候是高校科幻同盟帮助建立的十几个网站,是科幻同盟主网址分出来的一些公共主页,所以同盟一结束网站也就没了。后来是因为博客还有人人网,都可以做公共主页,所以就没有花时间去做协会官网了。看过几个过去的博客还有人人网公共主页,确实和官网的格式差不多了。另外一方面是不少高校科幻社团最开始都产生于高校bbs论坛的科幻版,有一个公共主页就足够了。就算当年没有那么倚仗人人网和新浪博客,协会官网的建立在现在看来似乎都不是那么必要,一般有一个依托的宣传平台就足够了,何况学校的限制也很多,网站的架设也较为复杂。假如社长们将每届科幻征文还有各种活动以及图片都稳定保存在一个云盘里头,积累到现在可能也是一个可观的数目。

现在的科幻协会也很难产出书评或者小说,因此会刊要么做征文作品集,要么做周年纪念刊。就目前看,历史上有关高校科幻社团自发制作的科幻迷刊物占了国内目前可考科幻迷杂志总量的一半(63/128),所以科幻迷联谊的历史更多可能还是高校科幻迷的历史,希望这种现状能有一天有所改变,能有一个稳定的机构一直维持下去。其构成一定是复杂的。要有资金,有联络,有组织。

李广益:我相信会有的,但具体要不同地方有热情的人去做这样的机构。对于社会人来说,钱都不是最要紧的问题了,主要是时间精力。不能成为科幻从业者,就无法持续……能联动是最好的,学生相对来说有时间精力,社会人有钱,另外还是要和地方的科普系统衔接一下比较好,因为他们的正常工作就要做这些,挂靠在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创作协会,现在这方面的环境其实比较好。

河流:科学技术协会很难挂靠。一般挂靠在科曾创作协会下,建立一个科幻专业委员会。江苏,重庆,北京,天津,四川,上海都是有科幻专业委员会的。

李广益:是的,我们重庆这边就尝试在这个基础上做起来。如今学生的个体娱乐手段太丰富了,内卷又厉害,不容易凝聚起来做事,所以我还是说,未来还是要促进各地的城市科幻迷组织的建立。
在校生也好,工作了也好,都可以在这样的同好会里找到空间。松散一点也没关系,大家在一起聚聚会就足够了。

河流:感谢广益老师提供的重要反馈和指导性意见,也期望未来科幻迷的交流能重新变得频繁起来。

原创文章,作者:河流,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

(0)
河流的头像河流零重力管理
上一篇 2021年11月20日 下午2:34
下一篇 2021年11月21日 下午1: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